促排卵
促排卵定义:
排卵周期正常化需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正常。 其中任何一个部位的功能障碍都会引起不排卵,引起闭经、月经稀发、功血等,导致不孕。
【无排卵症的原因】
1 .下丘脑损害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 前者包括特发性间脑性闭经、心因性闭经、功能性高催乳素血症、神经性厌食症; 后者包括间脑肿瘤、脑炎后、头部外伤后。
2 .垂体功能障碍垂体腺瘤、希罕综合征、结核或梅毒肉芽肿。
3 .卵巢功能障碍包括卵巢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前者包括特纳综合征等。 后者包括卵巢早衰、卵巢器质性损伤,如辐射后功能丧失、肿瘤、炎症破坏。
【无排卵症症状】
1、闭经(无月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
3、月经少(月经次数减少)。
4、肥胖。
5、严重体重下降。
6、溢乳(乳房泌乳)。
7、多毛症(身体和脸部有异常或过度的毛发生长)。
【诊断】
1.LH、FSH值测定卵泡期血FSH正常值为5.2—14.4mU/ml,LH正常值为1.8~7.4 mU/ml。 FSH、LH值过低提示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两者都高度提示卵巢功能障碍。 LH高、FSH正常时强烈怀疑多囊卵巢。
2 .催乳素(PRL )测定血卵泡期PRL正常值不超过25ug/ml,超出可诊断为高催乳素血症。
3 .治疗诊断方法可应用孕酮试验或雌激素、孕激素联合试验,鉴别绝经**次或第二次。 两者的治疗方针和预后不同。 首先给予绝经患者孕酮(注射孕酮或口服安宫孕酮),如有撤出性出血,称为**次闭经。 无撤出性出血者,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如人工周期治疗,撤出性出血者称为第二次闭经。 接受2~3个周期的人工周期治疗,如无撤出出血,可诊断为子宫性闭经。
促排卵过程利用一个月经周期中一个卵子具有发育潜能的特点,给出充分支持所有卵泡发育的生长素,打破它们的竞争,促进一个卵子发育成熟,使这些卵子因得不到足够的生长素而凋亡所以促排卵过程是废物的利用过程,而不是消耗未来几个月到一年内发育的卵子。
作用
各种促排卵药物的作用如下
)1)克罗米芬)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150mg/天,连续用药5天。 停药后5~11天可能排卵。 雌激素水平较低时,先给予少量雌激素、己烯雌酚0.125~0.25mg/天,连续20天,应用1~3个循环,增加下丘脑3354垂体——卵巢系统的敏感性,然后微观宫颈粘液量少粘稠者,服克罗米芬后加己烯雌酚0.125~0.25mg/天服7天。(2)雌激素人工周期)一般月经失调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可序贯给予雌激素进行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停药后可能发生排卵。
)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HCG具有促黄体激素作用,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给予可促进排卵。
)4)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 )适用于下丘脑分泌不足的无排卵者。 使用微泵脉冲式静脉注射,脉冲间隔90~120分钟,少量1~5g/脉冲,大量10~20g/脉冲,给药17~20天,或月经周期第5天起每天肌肉注射50g。 连续7~10天。
)5)溴隐亭)适用于无排卵伴高泌乳素血症者。
检查
1、子宫内膜检查:女性子宫内膜受卵巢雌性孕酮影响,月经中期出现明显中期变化,前5-7天分泌为晚期变化。 例如,月经前或来月经后12小时内行子宫内膜检查是增殖期的改变,即无排卵。
2、性激素检测:月经中期血中性激素水平不同,血清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考虑采血具体时间,观察是否排卵。 排卵期是否出现LH峰和E2峰; 来月经前7天,观察孕酮、雌激素水平,p大于5ng/ml有排卵; 月经第9天检查,FSH、LH低于15U/ml,E2低于100pg/ml,卵泡发育不良。
3、超声卵泡监测:超声检查可分辨2-4mm卵泡。 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一般1-3天左右观察1次,连续观察卵泡逐渐生长,向卵巢移动,第9-12天确定优势卵泡。
4、基础体温:无排卵基础体温为单相,有排卵基础体温为两相。 一般情况下,基础体温多在排卵后2-3天升高,少数基础体温在排卵期升高,涨幅超过0.3度。
5、阴道脱落细胞:1/3阴道上皮细胞对性激素敏感,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变化。 例如,月经后半段检测阴道脱落细胞主要多为雌激素角化细胞,无周期性变化,即无排卵。
6、超声卵泡监测:超声卵泡监测必须在非月经期进行检查,必须根据日期估计法估计大致排卵期,然后进行检查。
7、内分泌检查:排卵后正常为月经开始前1周采血检测孕酮,有升高提示有排卵。
注意事项
以克罗米芬为代表的促排卵药物是激素类药物,一般用于治疗女性患者无排卵不孕症。 但促排卵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卵巢在药物刺激下陆续排卵,易引起女性月经不调、卵巢早衰,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少数人患卵巢肿瘤。临床上,医生不提倡患者自由使用促排卵药物。 产妇用药形成双胞胎或多胎,母亲孕期风险较大,易引起各种产科并发症,胎儿也易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生存能力下降等问题。
药理作用下妊娠、分娩违反正常生理反应,医生仅在女性患者不排卵导致不孕症时谨慎选择。 广大育龄妇女在医生严格诊断、指导下,应谨慎服用此类药物。
促排卵药物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药物,确实对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有贡献,但不要认为它是万能的。
促排卵主要通过药物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1、门诊轻松促排卵:可促进1-3个卵泡发育成熟,最常用药物为氯米芬或特拉唑胺,通过调节药物应用,使1-3个卵泡发育成熟; 卵泡直径达到18-22mm时称为成熟卵泡,此时打促排卵针,主要用天鹅绒促进成熟卵泡排出,达到促进妊娠的目的;
2、人工授精促排卵:由于微创方法,所用药物与门诊基本相同。 尿促素注射联合口服和注射可促进卵泡1-3个成熟,处理精液后注入患者宫腔,促进患者更好地怀孕;
3,试管婴儿超促排卵:又称控制性超促排卵,需要用FSH注射剂促进卵泡发育和生长。
通常排卵方案有多种,主要通过垂体降调节实现,包括超长方案、长方案、短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更多文章
知识专题
推荐阅读
试管助孕交流群
干货微信群聊 姐妹互相学习